close

主演:劉勝忠,邱秀敏,何煌基,盧嬰

 

與導演對話

我始終相信『倒楣人總是會遇到倒楣事!』 ......

 

「忠仔」全面專心注視著台灣中下層的少年阿忠,和他破碎又紛爭不斷的家庭,

在面對著草莽、惡質的生活環境時,自然流露堅韌而得過且過的生活能力。

阿忠的父母分居、母親在康樂團表演謀生、阿忠得定時找父親要家用、弟弟阿基是智障兒、沒事就吹嗩吶自娛的阿公,會自顧自的把阿基要帶到學校獻寶的小螃蟹熟吃 了﹔阿忠的父母分居、姊姊被父親強暴過、和混幫派並且八家將的道上兄弟同居、阿忠也被母親送去學八家將已帶給家裡好運、結果卻捲進幫派血腥暴力的世界。拍 過多部青少年紀錄片的35歲導演張作驥第二次獲得輔導金,就以一群非職業演員、八百萬成本拍出這部同步收音的電影。在「忠仔」真實有力、飽含壓抑與憤怒情緒的影像裡,三字經和刀光劍影如影隨形,荒謬與無奈的氣氛始終伴隨著劇中小人物嘻笑怒罵,揮之不去。

問:為什麼選擇創作「忠仔」這樣的題材與內容?

答: 因為我這個階段作這個最熟悉,過去拍紀錄片已有許多個案基礎。我覺得台灣有許多人家在生活上被政府或是其他惡勢力欺負、虐待,大部分都聽天由命,想法很單 純、很認命,雖是小人物也有其求生之道,相信神明自有安排,他們一樣能過活,而且還活的很開心。關於「八家將」這裡具有自虐性的儀式較為深沉,我希望有一 些神秘性就夠了。

當然,「忠仔」整個片子的調子就是幹攪,從頭到尾不爽。這個社會某種層面都是充滿著暴力,尤其是語言暴力。阿忠的自虐性格式我想表達的,但不是悲劇,如果這部片子看成悲劇,那是看的人和「忠仔」那個世界之間有落差。

「忠仔」是我要呈現的現實,是我對台灣現實的感受。

對我而言,我在八百萬的預算裡結合一群大部分沒有演戲經驗的人,很寫實的呈現我的想法,還做到同步錄音,我覺得有成就感。

問:能不能談談拍片的過程

答:開拍前一個月,我每天上午、下午、或晚上,把演員們專車接送到現場房子裡,買菜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生活在一起,做飯吃飯,整日相處。進入狀況以後,演員之間甚至會搶話,有些現場決定合理就用。

我總覺得電影幾乎很少呈現人怎麼謀生的,都是為情節服務,所以我希望在我的電影裡真實呈現人的謀生關係。我覺得沒有CAST也是一個CAST, 因為劇本是我寫的,角色出來了,只要演員有膽量呈現他另一種生活我就有了把握。電影實在是無數判斷的結果。拍攝時男主角一到現場就有情緒,因為我鼓勵那個 媽媽的演員下了戲也要管阿忠,比他媽媽還像媽媽。雖然有一些戲到尾時偏離了原先的設定,但是因為夠真實,所以放進去和其他的部分一起也很好。第六天停工, 因為演員之間產生一種次序對話,沒有生命。所以我常把阿基丟進去也是打亂其他演員表演僵硬的方式之一,因為他們在一起生活夠久,有基礎,即興反應得來。但 是要很小心避免每場戲都太長,劇本三行字拍成三分鐘,因為過於生活,變得到處是戲也到處沒有焦點。所以要在現場找辦法打散他們的秩序與節奏使其生動。現場 演員即興表現隨時有意外,要當場解決合不合理,腦筋轉地要快。

我 覺得真時的經驗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些業餘演員是我最大的籌碼。對他們而言,演出自己是最大的籌碼,這些人最厲害的就是真實,細細的分鏡分段不適合他們也做 不到。因為故事本身很沉重,阿忠的個性就是不爽大哥時砸電視,不爽阿爸時用酒瓶打自己,所以希望做一些貼近生活親切親近的東西。

拍攝時製片組抱怨一些場面,如阿公走路搭公車去做船的過程太過冗長浪費錢。其實那個過程那個時間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寫劇本時就要。我那個時間去累積行為過程的情緒,我覺得有焦點就不會叫人分散注意力尋找不合理的地方或漏洞。有焦點演員就有戲出來,構圖漂亮沒有用。

其實「忠仔」裡的媽媽是電話簿裡找到的,真的康樂隊藝人,阿公是基隆廟口做嗩吶吹嘴的師傅,阿基是真的智障兒......。因此當得知預算只有八百萬時,我決定找不怕表達自己的業餘演員,給他們在現場看劇本也背不起來,只能記重點更好。接下來主要看我們設計的情境好不好,演員進不進得去。渴了就喝水,想尿尿就上廁所,電話響了就接嘛!

用 旁白暗示姊姊被父親欺負是對一般觀眾的交代,但我的誠意最多也只能到此。我希望觀眾不要看完還搞不清楚,但有時候覺得說太清楚也很彆扭,國片有些是沒有能 力說清楚,使人看不懂。有人說有新電影的劃分,我覺得主要是誠懇與否的態度問題:包括對別人的尊重。我覺得讓人看得懂你九十分鐘故事是基本的尊重。我看電 影常看到睡著,希望我拍的電影,觀眾不會看到睡著了。就這一點而言,「忠仔」是我講清楚的最大尺度。另一個尺度是暴力,因為暴力是台灣很值得注意的現象。 對我而言「忠仔」不夠暴力。電影畢竟是重組過的東西,但如果能給人有紀錄片的感受也不錯。老闆阿榮看了之後說「和我家隔壁的媽媽一樣嘛!」當然,老闆知道 我講不了幾句台灣話時,也幾乎不相信。

 


得獎經歷:

★亞太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第一屆韓國釜山國際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

★入選加拿大多倫多影展觀摩項目

★入圍德國曼漢姆影展競賽單元

★入圍法國南特影展競賽單元

★希臘鐵沙隆尼卡影展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中華民國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第二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攝影獎」「最佳評審團大獎」

★入圍荷蘭鹿特丹影展競賽單元

★印度影展世界電影觀摩單元

★瑞典根特堡影展競賽單元

★貝爾格勒影展推薦單元

★舊金山亞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紐約影展-「新電影、新導演」單元

★瑞士弗瑞堡影展

★香港電影節國際電影觀摩單元

★日本福岡國際影展「亞洲推薦代表單元」


1996    Asia-Pacific Film Festival --- won “Jury Special Prize”

             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Korea --- won “Jury Special Recommendation Prize”

Selected for Toronto Film Festival, Canada

Nominated for competition in Mannheim Film Festival, Germany

Nominated for competition in Nante Film Festival, France

Tesalonika Film Festival, Greece --- won “Best Director”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Taiwan --- won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Chiu-Hai Film Festival, China --- won “Best Photography”, “Best Jury Grand Prize”

 

1997     Nominated for competition in Rotterdam Film Festival, Holand

Selected for World Film section in India Film Festival

Nominated for competition in Gunterberg Film Festival, Sweden

Selected for Belgrade Film Festival

Selected for San Francisco Asia-America Film Festival

Selected for “New Film, New Director” section in New York Film Festival

Participate in Frieberg Film Festival, Switzerland

Selected for “International Film” section in Hong Kong Film Festival

Selected for “Representing Asia” section in Fukuok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Jap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